联系我们 金华市智科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行业动态>>行业新闻

关于对《金华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的公示

点击数:16872018-08-27 17:04:17 来源: 智科&智科飞创科技

市科技局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牵头起草了《金华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送审稿),拟提交市政府审议,现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8月23日-8月29日。联系方式:金华市科学技术局工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处,联系人:方黎明,联系电话:82469791。


金华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

(2018年-2020年)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机构参与,聚焦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新型载体。根据省统一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金华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加快培育“3+3+2”新兴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810”行动计划为重点,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强化资源整合,增加产业创新有效供给,培育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作用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按照“1+9+X”模式,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公共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加强指导扶持。

  2.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多元化主体参与要求,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全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3.坚持创新发展。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推进传统产业优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服务链,构建现代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主要目标

  围绕产业发展导向,立足各县(市、区)产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突出现代制造业,兼顾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发展前景好、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中小企业多的行业领域培育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一)实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按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品制造现代五金、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小商品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基本建成,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5家以上,其中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家以上,市级、县级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二)提升产业创新整体水平。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及其占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比重稳步提升;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企业设计院(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逐年递增,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产业创新人才不断集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新提升。

  (三)增强产业专业服务能力。重点产业技术、生产、业态、营商、管理等环节创新的专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适应产业创新服务需要的专业机构、团队有效整合集聚,服务队伍日益壮大,素质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服务内涵和领域逐步拓展,在促进产业创新的主要方面、重要环节、关键节点上取得明显绩效。

  、重点任务

  (一)规划建设设施场所。根据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发展的具体需要,采取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混合投资等各种渠道,通过新建、租用、改变现有房产用途等多种途径,合理确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规模,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场所面积一般不低于5000平方米,基本配齐提供公共服务必需的研发设计、质量检验、标准检测等方面设施设备,满足综合体内功能建设和服务活动开展需要。

  (二)拓展公共服务功能。针对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瓶颈问题和中小微企业的共性需求问题,开展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建立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研究院等各种形式的平台载体,加速创新创业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提供检验检测、商标品牌、标准制定、认证咨询等服务;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和管理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内部培训、测评考核等服务;加强与各类创投机构的合作,拓展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开展专利检索、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维权等服务。

  (三)构筑产业创新生态。聚焦产业创新要素,推进“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加强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和中介机构的合作,逐步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广应用创新券,推进检验检测、质量认证、工业设计等开放式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鼓励联合专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创业创新大赛、产业(行业)论坛及展会、项目推介会、促销洽谈会等活动,为广大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牵线搭桥。

  (四)完善建设运行机制。坚持市场化服务和政策性扶持相结合,按照政府扶持机构、机构服务企业模式,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鼓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按照相关标准投资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探索建立股份制、理事会制、会员制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化运营模式。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或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组建专业化运营公司,日常运营团队应配备专业管理队伍,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创业创新服务经验。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科技部门牵头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运营进行指导和监督,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谋划全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加强统筹协调,落实职责任务,建立部门、县(市、区)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落实各县(市、区)政府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资金引导各县(市、区)要立足各地产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加大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优先纳入产业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专项基金的支持重点。

(三)加快培育发展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动态管理和培育库机制,分批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申报原则上从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中择优推荐。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部门、行业服务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工作机制,加强与省对口单位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四)严格考核评价。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和创建任务要求,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对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年度工作进行督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建设情况,激励先进与监督促进多措并举。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